top of page

青少年睡眠模式的研究

  • 作家相片: Gerund
    Gerund
  • 2024年5月15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已更新:2024年7月18日

為了探討睡眠和情緒之間的關係,Chrystyna D. Kouros 和她的同事分析了奧本大學一項專注於睡眠和健康的縱向研究。研究對象包括 323 名青少年及其家人,他們的平均年齡為 17 歲,其中 52% 為女性。是次研究追蹤他們七天的睡眠情況。


這研究於 2022年發表在《兒童發展》雜誌,研究發現,日間的負面情緒與睡眠問題和睡眠時間不足有關。另外,負面情緒跟遇到睡眠問題是有關聯的。


323名青少年參與,平均年齡17歲

全世界很大部分的青少年都有遇上睡眠相關的困擾。青少年的睡眠時間偏短,跟他們在日間嗜睡有關。而且,睡眠時間短和睡眠質素欠佳往往是其他心理問題的徵兆。越來越多的研究反映出,情緒對青少年的睡眠起著重要作用。睡眠品質可能會受到情緒的干擾,但情緒也會受到睡眠相關問題的影響。睡眠和情緒之間的關係似乎是雙向的。


對睡眠研究來說,青春期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發育時期。青春期發生的荷爾蒙變化已被證明是會影響睡眠的驅動力。這就是令到青少年想晚點睡覺,而不是減少需要的睡眠時間。此外,青春期的大腦發育主要是在睡眠期間發生,並且有助調節個人情緒。


記錄器監察睡眠質素

透過讓參與者配戴活動記錄器(一種記錄肢體運動的腕戴式裝置)來客觀評估睡眠,並透過讓青少年每天記錄睡眠日記來評估睡眠,在日記中他們回答了一些關於當天睡眠的問題。

根據參與者的回答,對他們每一天的情緒狀況,進行評估。體動記錄用於評估睡眠數量、品質和效率。睡眠效率是指一個人花在睡眠上的時間佔了他/她躺在床上試圖入睡的總時間的百份比。


心情好,問題少

結果顯示,正面情緒較少發生睡眠問題,但是睡眠效率稍低。另外,晚上遇到睡眠問題與日間發生的負面情緒有關。根據活動記錄器的記錄,反映出負面情緒越多,睡眠時間會越多, 睡眠效率也會越高。


瞓得少,情緒差

此外,以睡眠特徵與翌日出現的情緒進行評估時,結果顯示了睡眠時間較短、睡眠及醒來問題較多的情況,跟翌日出現的負面情緒較多有關。然而,這些結果僅針對主觀睡眠測量而獲得,而非客觀測量。


研究作者的結語是這樣的—正面的情緒預示著有更好的睡眠質量,負面的情緒預示著更差的睡眠品質。為了入睡,人們須感到安全並進入放鬆狀態。為了對環境中的威脅保持警惕並有意識地回應,人們須保持清醒。在日間經歷到負面情緒的青少年,可能會在晚上進行沉思。青少年在這種狀態下保持有意識的思想處理狀態,有機會影響了睡眠品質。


以上的關聯是在大致相同年齡的青少年中得出的研究結論,在不同年齡層的人之中得出的結果或會不同。然而,這研究的結論是值得我們留意自己的睡眠的品質、長度和效能等等的變化,照顧自己的情緒健康狀況。


這篇題為「青少年夜間睡眠與日常幸福和負面情緒之間的雙向關聯」的論文由 Chrystyna D. Kouros、Peggy S. Keller、Olivia Martín-Piñón 和 Mona El-Sheikh 撰寫。


Bidirectional associations between nightly sleep and daily happiness and negative mood in adolescents

First published: 21 May 2022 https://doi.org/10.1111/cdev.13798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